LinuxSir.cn,穿越时空的Linuxsir!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shell linux mysql
查看: 948|回复: 0

[转载]SoC引领嵌入式系统发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9-10 15: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4年9月9日  ※ 来源:internet ※

    未来,电子整机的功能将集成到一块芯片中。从分立元件到集成电路,再到SoC,将是微电子领域的一场革命,也将带来新的信息技术革命。它对传统产业的影响重大而深远。
     
     
    半个多世纪以来,集成电路 (IC)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半导体工艺设备和ICCAD设备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到了80年代,工艺设备生产能力相当强大,而且费用也十分昂贵,从而与设计环节分开,成为两个独立的产业;到了90年代,测试也成为独立产业分离出去;目前IC设计产业中的系统设计和IP设计逐渐开始分工,形成了以SoC(System on a Chip)技术为主的chipless设计方式,它对IC产业的影响将不亚于80年代Fabless与Foundry的分工。
     
     
    在IC工艺能力快速提高(遵循摩尔定律)的同时,IC的设计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但其提高的速度低于工艺能力, 由于新的EDA工具不断出现,使得IC设计能力大约每10年出现一次阶跃式的提高。20世纪70年代以版图编辑系统为特征;80年代以门阵列、标准单元布局布线为主要特征;90年代以综合(synthesis)系统为特征,把设计水平从原理图输入提高到行为描述;21世纪以SoC集成技术为特征。正是在此背景下,借助IC分业发展(材料、Foundry工艺线、设计、封装、测试及EDA设计验证工具)的逐渐成熟,将缩小IC工艺能力与设计能力二者之间的剪刀差。从分立元件到集成电路,再到SoC,将是一场微电子领域的革命,也将带来新的信息技术革命。
     
     
    SoC引发IC变革
     
     
    SoC设计技术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半导体工艺技术的发展,IC设计者能够将愈来愈复杂的功能集成到单硅片上,SoC正是在集成电路(IC)向集成系统(IS)转变的大方向下产生的。1994年Motorola发布的Flex Core系统(用来制作基于68000和PowerPC的定制微处理器)和1995年LSI Logic公司为Sony公司设计的SoC,可能是基于IP(Intellectual Property)核完成SoC设计的最早报导。由于SoC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设计积累,显著地提高了ASIC的设计能力,因此发展非常迅速,引起了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关注。
     
     
    SoC的定义多种多样,由于其内涵丰富、应用范围广,很难给出准确定义。从狭义角度讲,它是信息系统核心的芯片集成,是将系统关键部件集成在一块芯片上;从广义角度讲,SoC是一个微小型系统,如果说中央处理器(CPU)是大脑,那么SoC就是包括大脑、心脏、眼睛和手的系统。国内外学术界一般倾向将SoC定义为将微处理器、模拟IP核、数字IP核和存储器(或片外存储控制接口)集成在单一芯片上。它通常是客户定制的,或是面向特定用途的标准产品。
     
     
    SoC是面向特定用户的能最大满足嵌入式系统要求的芯片,因而具有很多优势:能极大改善功耗开销,可减少印制板上部件数和管脚数,减少板卡失效的可能性,有利于板卡的性能改善(由于片内连线缩短),降低风冷要求,减少系统开发成本,尤其适合数字化产品开发,如手持设备、信息家电等。
     
     
    当前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在SoC设计领域已展开激烈的竞争。SoC按指令集来划分,主要分x86系列(如SiS550)、ARM 系列(如OMAP)、MIPS系列(如Au1500)和类指令系列(如M*Core)等几类,每一类都各有千秋。国内研制开发者主要基于后两者,如中科院计算所中科SoC(基于龙芯核,兼容MIPSⅢ指令集)、北大众志(定义少许特殊指令)、方舟2号(自定义指令集)、国信C*Core(继承M*Core)等。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处理器核、核心IP和总线架构,又保证兼容性(集成第三方IP),将使我国SoC发展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从而带动国内IC产业往深度、广度方向发展。
     
     
    SoC设计更重应用需求
     
     
    SoC设计准入的最大门槛是专门技术、IP库、SoC总线架构和嵌入式软件(包括BIOS、OS)支持,需要广泛的多功能IP核和将客户逻辑与之集成在一起的设计艺术,以满足客户产品开发的需求。同时许多第三方IP核供应商由此可以得到快速发展,它们的成功要么是具有独一无二的且极具价值的IP核,要么是具有良好声誉的IP库。SoC设计者通过重用经过证明了的IP,不仅利用了最新工艺技术优势,而且减少了开发周期和风险。
     
     
    SoC的发展离不开应用领域的需求牵引。根据需求进行片上系统设计时,不仅要考虑SoC本身,而且还要考虑SoC应用产品的需求,重点关注特定IP获取和系统总体结构(性能、功耗、成本、可靠性、适用性)的评估上。为了提高开发模块的重复利用率,降低开发成本,用户采用SoC总线(芯片内部)、芯片间总线(如SPI、I2C、UART、并行总线)、板卡间总线(ISA、PCI、VME)、设备间总线(USB、1394、RS232)等。不同的是,SoC总线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堪称“理想”的环境:片上系统模块间避免了干扰、匹配等传统问题,但是片上系统的时序要求却异常严格。
     
     
    在实施过程中,SoC设计者的核心工作不再是某个新功能的设计实现,而是如何去评估、验证和集成多个已经存在的软硬件模块,重视软硬件划分、IP核重用、嵌入式软件开发、多层次软硬件协同验证等方面。由于OpenCore和其他致力于开放知识产权(Open Intellectual Property)组织的大力推广(开发设计了大量基于标准化片上总线的免费模块),用户在片上系统总线的选择上更倾向于采用那些标准化、开放化的方案。
     
     
    目前总线架构有很多种,如IBM公司的CoreConnect、ARM的AMBA、Silicore公司的Wishbone、MIPS技术公司的SOC-it和CoreFram等。可喜的是国内也有许多自主知识产权的总线架构,如L*BUS(龙芯)、C*BUS(国信)等。应该说每一种总线架构都是在满足特定应用领域发展起来的,各有优势。SoC的发展离不开功耗、性能、成本、可测性、可靠性、IP可复用性、平台技术支持性和软硬件协同开发性等方面的平衡。
     
     
    SoC的出现使集成电路发展重点转向系统集成,计算机发展也将从真空管(1代)、晶体管(2代)、集成电路(3代)、微处理器(4代),进入以SoC(5代)为主,整个电子整机的功能将可以集成到一块芯片中。在不久的将来,集成电路与电子整机之间的界限将被彻底打破。
     
     
    SoC关注8大技术
     
     
    SoC设计方法学主要研究总线架构技术、IP核可复用技术、软硬件协同设计技术、SoC验证技术、可测性设计技术、低功耗设计技术、超深亚微米电路实现技术等,此外还要做嵌入式软件移植、开发研究,是一门跨学科的新兴研究领域。
     
     
    总线架构技术 总线架构及互连技术直接影响芯片的总体性能,对于单一应用领域,可选用成熟的总线架构;对于系列化或综合性能要求很高的,可进行深入的体系结构研究,构建颇具特色的总架构,做精做强,不受制于第三方,且更具竞争力。目前SoC主要开发研制基于平台、基于核、基于合成及自主构建的总体架构。
     
     
    IP可复用技术 IP核一般分为硬核、软核和固核三种,硬核是指经过预先布局且不能由系统设计者修改的IP;软核通常以HDL语言形式提交;固核由RTL的描述和可综合的网表组成;IP核应有良好的开发文档和参考手册,包括数据手册、用户使用指南、仿真和重用模型等。
     
     
    软硬件协同设计技术 软硬件协同说明、协同分析、协同设计、协同模拟和协同验证,可大大减少硬件设计风险,缩短嵌入式软件的开发调试时间,同时在协同验证环境中能够及时发现软硬件中所存在的致命问题,避免在最后集成测试阶段重新进行软硬件的调整。
     
     
    SoC验证技术 主要分IP核验证和系统级验证,如设计概念验证、设计实现验证、设计性能验证、故障模拟、芯片测试等;从验证类型分,有兼容性测试、边角测试、随机测试、真实码测试、Regression测试等,由于芯片愈来愈复杂,软件仿真开销大,因此硬件仿真验证是一种重要的验证手段,整个验证工作约占整个设计工作的70%。
     
     
    可测性设计技术 主要研究解决批生产可测性问题和在线可调试性问题,实施技术包括DFT、SCAN、BIST、Iddq、JTAG/eJTAG等,更重要的是要考虑测试平行化,降低芯片测试占用的时间。
     
     
    低功耗设计技术 低功耗已经成为与面积和性能同等重要的设计目标,同时也面临精确评估功耗的问题。芯片功耗主要由跳变功耗、短路功耗和泄漏功耗组成,研究多电压技术、功耗管理技术以及软件(算法)低功耗利用。
     
     
    超深亚微米电路实现技术 由于晶体管数急剧增加,芯片尺寸日益变小,密度不断增大,IP可重用频度高,低电压、高频率、新工艺/新设计技术层出不穷,可测性高,封装难度大,要不断研究新工艺、新工具,研究关键电路架构、时序收敛性、信号完整性、天线效应等问题。
     
     
    嵌入式软件移植、开发 主要研究开发SoC的BIOS和嵌入式操作系统移植/开发,要支持多任务,使应用程序被分解成多个任务,程序开发变得更加容易,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会得到提高,也便于维护,易读易懂,具有安全性好、健壮性强、代码执行效率高等特点。如对SoC片内进行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代码的植入研究,可减轻系统开发者对BSP开发的难度要求,同时提高开发效率,缩短开发周期。
     
     
    提高系统集成度是SoC发展重点
     
     
    SoC技术的一大发展趋势是基于SoC开发平台,分享IP核开发与系统集成成果,不断重整价值链,在关注面积、延迟、功耗的基础上,向成品率、可靠性、EMI噪声、成本、易用性等转移,使系统级集成能力快速发展。
     
     
    SoC将引领新一代嵌入式处理器的技术发展,以嵌入式系统应用为核心,集软、硬件于一体,并在系统集成中追求产品系统最大包容性,能成功实现多学科的协作与融合。SoC设计技术为计算机专业人才介入IC设计领域提供了一个机会。不仅在SoC芯片设计上需要较强的计算机体系结构背景知识,而且SoC突出了软件开发的比重,需要计算机专业人士的介入,需要提供良好的开发平台和嵌入式操作系统。
     
     
    SoC在中低端方面主要面向嵌入式应用,将不断满足日趋增长的功能密度、灵活的网络联接、轻便的移动应用和多媒体的信息处理等需求。SoC需具备各种各样的接口,如LCD、USB、CAN、MAC/WLAN或IrDA通信接口等,同时也需要提供相应的通信组网协议软件和物理层驱动软件,甚至浏览器,如HTML、WML等,不断满足新领域的发展需求。
     
     
    SoC在中高端方面将取代传统意义上的CPU,向系统性能更好、功耗更小、成本更低、可靠性更高、开发更容易方向发展,将满足人们以GUI屏幕为中心的多媒体界面与信息终端交互需求,如手写文字输入、语音拨号上网、收发电子邮件、传送彩色图形/图像及语言同声翻译等。SoC将具有32位、64位RISC芯片或信号处理器DSP等增强处理能力,同时支持嵌入式RTOS发展,采用实时多任务编程技术和交叉开发工具技术来控制功能复杂性,简化应用程序设计,保障软件质量,缩短开发周期。
     
     
    2007年SoC将占据IC 20%的市场
     
     
    根据多种资讯分析,SoC将在3C整合产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21世纪全世界关注的关键核心技术,SoC产品将是IC产品的发展主流。
     
    为了更好地把握市场趋势,我们先观察IC的市场,从1994年到2003年,IC年出货量从400亿片发展到800亿片,到2007年年出货量,将达到1302亿片,年增长10.6%;2003年IC年销售额为133亿美元,到2007年年销售额将达到1695亿美元,年增长7.1%。IC的强劲增长为SoC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SoC的主要应用领域有计算机类、通信类、消费类、工控类、交通运输类,按照前述所定义的SoC来归类,下图表示SoC在不同应用领域所占的销售百分比。计算机类如图像、硬盘驱动、打印机、个人助理等;通信类如有线网、无线网、手机、可视设备、通信基站等;工控类如控制/处理、测试仪表、医疗设备、监控系统等;交通运输类如引擎控制、仪表装置、安全系统等。右上表是SoC 2002年在各应用领域的销售情况及对2007年的销售预测。
     
     
    另据Dataquest最新统计资料,广泛应用了SoC技术且近年来销售排名靠前的产品有:手机、视频游戏机、存储器、宽带远程访问设备、DVD播放器、数字机顶盒、数码相机、个人计算机、移动通信网、局域/广域网等。
     
     
    根据Dataquest预测,在信息、通信、消费类电子等三个应用领域中,SoC的发展以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增长最为稳健;信息领域的应用在2002年以前比较缓慢,但是在2003年以后增长力度也渐趋稳定;占SoC市场最大比例的通信应用,在近几年的增长起伏不定,主要是受到手机市场剧烈震荡的影响,整体市场中所占比例在随后几年将会有所下滑。
     
     
    在过去5年中,SoC得到了快速发展。据预测,SoC销售额从2002年的136亿美元,将增长到2007年的347亿美元,年增长率超过20%,伴随后PC时代的到来,信息家电(IA)会迅猛发展起来,对芯片会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
     
     
    SoC为IC设计超越提供机遇
     
     
    世界芯片复杂度的年增长58%,而IC设计能力的年增长仅为20%,由此看出,世界集成电路设计能力的增长远远跟不上芯片复杂度增长的速度,这为集成电路设计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会。面对集成电路向SoC的转型,我国实现集成电路设计业跨越的一个历史机遇正在来临。许多专家建议,我国应优先发展芯片设计业,特别重视SoC提供的发展机会。
     
     
    相信在3~5年内,高端嵌入式处理器将以SoC的发展为代表,成为各相关学科的交汇点。在SoC相关学科领域中,势必吸收与培养其他学科领域人才,如光、机、电等学科,不断改善SoC研究队伍组织结构,加强跨学科的SoC综合技术研讨,积极沟通观念、信息与技术,以培养SoC的跨学科高级人才。
     
     
    只有通过跨学科的相互交融,从战略高度培养SoC复合型人才,才能促使SoC设计技术产生质的飞跃。我国IC设计人员通过近几年的积极努力,SoC开发/研究基础已完全具备,面向国内大市场,只要整合好资源优势,我国芯片产业的发展水平不仅可向世界看齐,而且有可能引领高端芯片设计的发展方向。
     
     
    SoC必将导致又一次以系统芯片为特色的信息技术革命,21世纪初期将是SoC技术真正快速发展的时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