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Sir.cn,穿越时空的Linuxsir!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shell linux mysql
查看: 638|回复: 3

Turbolinux由虚到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9 18:3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由虚到实
——Turbolinux中国总裁潘迪与本报总编辑刘九如对话

■本报记者 吴萍


----------------------------------------------------------------------



“2002年是Linux发展的关键一年:技术逐渐成熟,应用开始大规模启动,产业转变由虚到实。所有Linux厂商,只要回归到务实,寻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都有可能在未来两三年内过上小康生活。”

Linux的发展是2002年IT产业的一个亮点,从产品研发走到用户的实际应用,这是Linux产业的一个飞跃,也是Linux产业获得大发展的前提。

在中国市场的众多Linux厂商中,Turbolinux显得更为活跃,不仅一举拿下中石化大单,而且还宣布“2002年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连续盈利,成为全球首家盈利的Linux厂商”,所有这些都在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那么,在即将过去的一年中,Linux产业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Linux 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前景又是怎样?TurboLinux到底是如何做到盈利的?日前,Turbolinux 中国总裁潘迪约请本报总编辑刘九如,就以上问题进行了探讨。

Linux发展三段论

刘九如:回顾2002年的IT产业,我们发现Linux市场变化很大,一方面媒体的关注和讨论非常热烈,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及相关行业在Linux应用推广上也有一些突破性的举措,IBM、HP等国际大公司也非常明确地支持Linux技术的发展,这些都在客观上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站在你的角度,你如何看待今年Linux市场的变化?这些变化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潘迪:2002年Linux市场确实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Linux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众所周知,作为一项能与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构成竞争的技术和应用,Linux已被业内谈论很长时间了。现在回过头来看Linux的发展历程,我觉得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泡沫期”。大家应该还记得,1999年到2000年间涌现出了大批Linux公司,其中很大的原因是泡沫经济的催化和感染,从这一点上甚至可以说是泡沫经济催生了Linux产业。然而,当时很多打着Linux旗号的公司,并不是真正想做Linux技术,而是想包装概念,为“上市”做打算。当泡沫经济衰退之后,大批Linux公司死掉了,另外一些换了名字或者与他人合并了,坚持下来的少数厂商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市场沉寂期”,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开始埋下头来做技术,市场上能听到的Linux 的声音渐渐少了,其实这才是Linux 产业的真正开端。而到了2002年,Linux 可以说进入了“实际应用期”,典型的案例开始涌现,用户开始接触到实实在在的应用,不仅全球四大Linux公司(美国的Caldera International、德国的SuSELinux、巴西的Conectiva及日本的Turbolinux)组成了一个标准化的Linux系统联盟,探讨Linux的实际应用,一些联盟之外的Linux厂商也在做相关的尝试,Linux市场进入了实质性的发展阶段。

我觉得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Linux市场由虚向实的转变过程。从泡沫经济中走出,回归到务实,在真正解决了技术和产品的问题以后,应用推广顺理成章。

反过来从客户的角度来看,Linux今天的发展也是“应需而生”,客户越来越希望能用到一个自己能够控制的操作系统,自己支配自己的命运,这种需求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Unix崛起时就已经表现出来了,只不过最终走向“专有开放”的Unix并没有让客户如愿以偿,而具备了Unix优点又真正开放源代码的Linux自然受到了客户的广泛关注。所以,在客户、媒体和一些有识之士的支持下,Linux取得了像今年这样的突破性进展,这才是今年Linux市场出现根本变化的真正原因。

刘九如:你认为Linux这种由虚向实的转变有什么标志吗?今天的Linux技术真正成熟了吗?那么Linux的发展高潮何时才能到来?

潘迪:最重要的标志是Linux有了成规模的实际应用,它再也不像前几年只局限在研发人员空对空的“琢磨”之中。

根据Turbolinux的经验,我觉得走出资本泡沫之后的Linux三年来上了三个台阶:2000年可以说是技术储备年,大多数Linux厂商都在踏踏实实地做技术以及产品测试和认证等方面的工作;2001年则是市场储备年,Linux厂商想方设法推介产品,沟通用户,从多方面做市场的培育;而2002年则是大规模的应用推广年,创建典型应用,拓展规模用户是各厂商的选择。以Turbolinux为例,2000年时我们的营收还是负的,到了2002年我们已经盈利了。因此我认为,2002年Linux已经成熟了,不仅在技术上完全实现了高可靠、高可用,而且在用户端也实现了突破。以前人们总认为企业用Linux就好像第一次吃螃蟹一样难,但现在不同了,用Linux已经不是吃螃蟹了,而是吃鲑鱼,尤其是在企业级应用和嵌入式领域,Linux很好吃,我们今年在邮电、能源、金融、交通、保险、教育等领域都拿下了大单,客户的积极性是很高的。

从整个市场来看,今年在服务器领域,Linux切入得非常快,市场份额已经占到了20%左右,与微软NT所占的28%已相差不远。我相信到2004年,Linux的发展一定会进入高潮。

距离小康还有两年

刘九如:你的判断和Turbolinux的业绩给Linux同仁带来兴奋。但据我调查,舆论仍然普遍认为“Linux市场还处在启动期”,这与你的判断有差距,你对此怎么看?

潘迪:我看到一份报告,说整个IT产业未来几年的增长会在20%左右,而Linux的增长则可达到132%—几乎是整个IT产业的5~6倍。也许你会认为这里面有水分,但Turbolinux自身的增长却是实实在在的:2001~2002年,Turbolinux的增长是100%,而我定的2003年的目标是增长80%,即使这样,也差不多是IT正常增长的4倍。如果你认为这样的速度还是“启动期”的话,那我认为这种启动恐怕也是超速启动。

当然,我相信你的调查没有错,因为你周围确实有许多人用的还是微软的操作系统。但是你应当知道,目前Linux真正所擅长的是企业级应用,在桌面应用方面确实还不能与微软相比,在这一点上我们承认我们的差距,包括我自己目前用的也是微软的操作系统。但是,在企业级应用里,Linux则完全有超过微软的优势,毕竟微软是从桌面开始起步的,他们是从下往上走;而Linux则是从Unix中蜕变而来,我们是从上往下走。所以,在服务器领域,我们完全有能力与微软一决高下。

刘九如:但不管怎么说,据我了解,大部分Linux厂商的日子过得并不好,到底到什么时候它们才能过上好日子?这里边起决定作用的究竟是什么?

潘迪:2000年以前,Linux厂商确实过得很寒酸,甚至可以说是吐血;但是到2002年,迅速增长的市场容量已经完全可以让我们大家都能吃饱饭了;我相信,再过两年,到2004年,大部分Linux 厂商都应该能过上“小康生活”。

我再来引用一组数据,据有关部门调查,到2004年,全球Linux及与Linux相关的业务可以达到123亿美元,中国市场大概会占到3%~4%的比例,也就是4亿美元左右的规模。你还能说Linux公司过不上好日子吗?

当然,要想过上好日子,拓展应用至关重要。目前大多数Linux厂商都是操作系统在业务中演重头戏,服务和应用解决方案所占比例很小,这种情况一定要转变。以Turbolinux为例,目前在我们的整体业务中,67%是操作系统,20%是服务,只有13%是应用方案。操作系统是不赚钱的,只有应用才能赚钱,所以转型别无选择。我们的理想状态应该是让比例反转过来—操作系统占20%,服务与应用方案占80%。我相信这也是其他Linux厂商都已意识到的问题,所以,今后一段时期将成为Linux厂商的转型期。

与微软竞争不容易

刘九如:因为Linux是直接从微软口中夺食,所以在很多时候,Linux与微软被看作是一对天敌。从你个人的角度来看,Linux与微软的竞争到底难在哪里?要争到什么程度你们才会觉得自己赢?在我看来,取而代之几乎是绝对不可能的,你认为呢?

潘迪: Linux从来不想取代谁,我们追求“共存”,我们的愿望是给用户多一个选择的机会,相信这也是用户的真正需求。

在桌面应用中,微软操作系统占95%以上的份额,尽管它有各种各样的优点,但我们仍然认为这是不正常、不健康的,如果Linux能从中抢得10%~20%的份额,就可以说是相当成功了;而在企业级应用上,我可以非常自信地告诉你,Linux比微软的NT强很多,单纯从产品性能上讲,Linux应该可以达到NT的4~5倍。但是,与微软竞争很不容易,微软有钱,它“杀价”很厉害,甚至在一些关键应用领域不惜免费赠送,这一点我们做不到,我们只能依靠产品、技术和服务来竞争,这种竞争本身就是不公平的。但是我要提醒广大用户,白送的东西不一定真便宜。这就像买日本汽车很便宜,但配件极贵你却不得不买一样;使用Linux的用户自己能看到自己的“发动机”,能看到哪里出了毛病、哪里贴了补丁,能够自己控制自己;而使用微软操作系统的用户则无法做到这一切。

其实微软用钱来买用户,这本身就已经表明它害怕了,害怕Linux在关键应用领域抢它的风头。微软说“Linux是它的癌症”,这表示我们已经成功了一半!

刘九如:你对Linux的发展信心十足,可是,在经济形势并不乐观、IT产业发展速度放缓的今天,Linux是否感觉到未来的风险?有没有可能有一天做不下去了呢?

潘迪:做任何事情都会有一定的风险,但是就Linux产业而言,我目前还看不到有多大的风险,你所说的产业崩溃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与其他行当不同,Linux可谓经济形势越不好,它的境遇会越好。因为在经济困难的时候,人们会更多地考虑成本问题,这就会使Linux的机会更多。更重要的是,Linux这个产业不属于哪一个具体的公司,用户今天与Turbolinux合作,如果明天Turbolinux突然倒闭了对用户并不会造成什么影响,用户可以与另外的Linux公司合作。作为一种开放的技术,Linux永远不会死,这也是Linux与微软的区别,谁也不能保证微软永远不会死。

盈利的秘诀

刘九如:Turbolinux在2002年成为全球惟一盈利的Linux企业,那么,Turbolinux在产品技术与市场拓展方面究竟有哪些特色?

潘迪:从泡沫回归到务实,从务实又走到专注,这是Turbolinux近两年的成功探索。由于认识到企业级解决方案的应用这两年发展得很快,从2000年开始,Turbolinux就确立了专注的战略,即专注于做企业级解决方案,短期内不介入桌面系统,嵌入式领域稍缓再做。这样规划是因为我们认为企业有钱,同时又有问题存在,如果Linux首先能为企业解决问题,赚钱也就会成为顺理成章的事。Turbolinux很早就认识到,靠Linux维持业务还可以,但想赚大钱不太可能。所以我们决定,不单纯做Linux操作系统,还要做中间件产品和服务,包括高可用性集群产品Turbolinux TurboHA以及其他一些软件和系统集成产品,这几年我们一直坚定地沿着这个方向在走。此外,任何一个企业要想获得成功,一支好的执行团队是必需的,Turbolinux这几年在中国市场凝聚了一大批专业人才,无论是执行能力还是团队作战能力都很强,这也是我们得天独厚的优势。

刘九如: 这几年Turbolinux就没有走过弯路吗?能否具体介绍一下你们是怎样从无到有一步一步地深入到客户之中的?

潘迪:当然走过弯路。1999年以前,我们也曾受到过泡沫经济的影响,手里握着大把的钞票到处乱花。记得那时我们在台湾的办事处大得一塌糊涂,地处台湾最好的地段,但基本上没做任何生意。后来我们开始降低费用、提升营收,在产品、技术及市场上做一些“真文章”。在2000年到2001年期间,我们移植了很多软件,完全摒弃了过去的浮躁作风;而2002年我们又埋头于市场培育、市场开拓以及争取用户的认同,我们办过很多培训班,也广泛争取媒体的帮助。迎得第一个客户真的很不容易。记得我们的第一个客户是一个邮政企业,当时我们只用两天时间就完成了整个系统的移植,但由于没有成功案例,无论是客户还是我们自己都不敢掉以轻心,结果我们又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来观察系统是不是好用。现在则不同,有了成功案例,客户很容易就能接受我们。目前,我们的客户已经遍及金融、电信、交通、能源、教育、政府等多个行业。总体看来,Linux产业发展到今天真的是几经磨难,Turbolinux也是在这种磨难中走过来的。

刘九如:Turbolinux如何看待与中国市场上其他Linux厂商间的竞争关系?我发现Turbolinux的业务好像在美国市场做得并不好,这是为什么?未来中国市场会给Turbolinux带来哪些发展机会?

潘迪:中国市场上的其他Linux厂商如红旗Linux等都是我们的兄弟,我们之间应该是合作多于竞争的关系,我们共同的对手是微软。因此,如果红旗Linux取得了成功,我也同样会开心。

Turbolinux在战略上有一个原则:要用全球化思想,做本地化的工作。所以,我们在不同的国家策略是不同的。在美国我们做得确实不理想,原因是美国的Caldera International是那里的老大。其实Unitelinux联盟的四个成员各有各擅长的领地:美国的Caldera International是在美国,德国的SuSELinux是在欧洲,巴西的Conectiva是在拉美,而Turbolinux的业务则是以亚太地区为重心的。中国是亚太的重中之重,理所当然也是Turbolinux的重中之重。

中国市场与其他市场不一样,在某种程度上说,它比欧美市场发展得更快,这是因为,中国没有那些“老系统的包袱”,一切都可以从Linux开始,这是妙不可言的。因此,未来Turbolinux一定会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支持力度,首先是在研发上给予更多的支持。其次,我们会更加关注金融、电信等行业的关键性应用,在这一方面,相信我们最近着手做的电信级Linux和金融级Linux不久就会给业界一个惊喜。

中国印  

像潘迪这样能说一口流利中文、对话毫无障碍的外籍老板,我还是第一次碰到。如果不是他脸上深邃的眼睛和高耸的鼻梁,任何人都会认为潘迪就是一个中国人,在中国有近20年生活经历的潘迪也坦言:“只有在中国,我才能找到自己的事业。”

也许潘迪并没有研习过“孔孟之道”,但其思想深处的忠、孝、诚、信却表现得实实在在。孔子所讲的“忠”是说尽己报国的责任,“孝”是指生生不息的爱心,“诚”是求真务实的品质,“信”是立身兴业的基点。潘迪不仅怀抱“报效祖国”的意念,而且,始终把“诚信”当作Turbolinux的经营信条。

2000年从康柏跳槽到Turbolinux的潘迪,毫不讳言自己曾经有过“想赚大钱”的梦想,但本性务实的潘迪带领Turbolinux走的却是一条务实之路,在与刘九如总编辑交流时,潘迪笑言自己没有赶上“烧钱”的风潮有些遗憾,“哪个年轻人没有发大财的梦想!”但当Turbolinux并没有按照预定的时间表早早上市圈钱的时候,潘迪的成就感却是由衷的,“赚难赚的钱才是有价值的!”

自从潘迪进入Turbolinux之后,人们感到Turbolinux突然沉寂了,铺天盖地的广告不见了,到处“飞”的市场人员也从二十几个变成了三四个,然而,用户却前所未有地感觉到了Turbolinux的实实在在—他们做培训、做软件移植,深入到用户之中体会应用,慢慢地,金融、电信、邮电、交通、能源、教育等众多行业都开始有Linux的应用案例,市场越来越大,直到2002年,Turbolinux成为全球惟一一家盈利的Linux企业,潘迪终于实现了第一个梦想—拥有一份实实在在的事业。

然而,来自尼泊尔的潘迪还有另外一个梦想,那就是做一个中尼友好的使节。他对刘九如总编说:“我在中国亲身感受到20年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让我震惊也让我产生了一个强烈的念头,就是要把我看到的一切带回尼泊尔。我不可能一辈子做生意,我希望有一天当我把Turbolinux的业务做出一个结果以后,我会退下来,做一些有利于中尼友好的事。”

潘迪对中国的崇敬是由衷的。他不仅认定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巨大,而且还组织Turbolinux全体职员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文件,在学习十六大文件精神中潘迪颇有收获:“十六大制定的到2020年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增长四倍的目标是令人兴奋的,这也增强了我对Linux的信心。”看来,烙在潘迪身上的“中国印”已远远超越语言层面了。

(计算机世界报 第50期 C2、C3)


--------------------------------------------------------------------------------



Copyright(C) ccw.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计算机世界出版服务公司版权所有
发表于 2003-1-9 18:49:29 | 显示全部楼层
TurboR&D大驾光临,令小坛蓬荜生辉!欢迎欢迎!
发表于 2003-1-9 18:5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唉,俺是由实到虚
发表于 2003-1-9 19:24: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看来尼泊尔和尚还是有两下子的,我原还以为只有少林寺的和尚才会真工夫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