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参考了好多好多前辈的贴子,装了二台机器和一个本本的成果。
本文的思路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尽量遵循slackware四S的原则,用一句话或一处修改解决一个问题。
安装完毕,首次进入系统。此时只root一个用户,登录显示时间邮件名言等(无意看到了两条中国人的名言,不过是英文的,一条是周恩来的,另一条是老子的)。然后...
:cool:添加普通用户
adduser(其实useradd也行)。
:cool:进入图形界面
gdm。不行?出错?
看来/etc/X11/xorg.conf有误。执行xorgcfg,xorgconfig进行配置。
xorgsetup虽然可以自动检查显卡和显示器,但是有bug,“ Load "freetype" ”出现两次,注释掉一句,显卡没什么问题,显示器问题就大了,Monitor段VertRefresh值设置有错,改之,Screen段没给出Modes,在自己想要用的Depth后加一行,如:
Depth 24
Modes "1024x768","800x600"
(分辨率中间的是小写的字母X,而不是乘号)
再gdm,凑合着出图形了吧?
:cool:显示中文
终于出图形了!哇,什么东西!
选择语言,“Chinese”后竟然是乱码,不显示中文!细心的你会发现,除了中文是乱码外,朝鲜语等也是乱码。再改!
这回,咱们要改的是/etc/fonts/fonts.conf。之所以不显示中文,是因为没有中文字体,而不是不支持中文。
有图形干嘛不用?终端中su换成root,然后执行gedit打开fonts.conf,你会看到除注释外,<fontconfig>后有几对<dir>,再加一行:
<dir>/usr/X11R6/lib/X11/fonts/misc</dir>
(喜欢helvetica英文字体的朋友还得再加一行,<dir>/usr/X11R6/lib/X11/fonts/75dpi</dir>。看情况,100dpi也行,我 现在 用75dpi,9号字)
不想重启看效果的话,fc-cache即可。注销再看看gdm语言选择那块,是不是出中文了?朝鲜语也出了?
如果选择kde,你会发现没有中文界面。得装中文语言包才行,这可能是个Bug,即使安装时选择了kdei或者是完全安装,也得再到第二张盘的slackware/kdei下,installpkg kde-i18n-zh_CN-3.2.3-noarch-1.tgz中文语言包。
:cool:有声有色
慢着,刚才su,然后ls时好像有点问题。不错,是有问题,有种微软的感觉,DOS的感觉。文件目录的字都是黑白的,没有颜色,在控制台时是有颜色的。
那就搞出来点颜色看看吧!我家目录的.bashrc文件:
#名言
echo
fortune
echo
#彩色
alias vi='vim'
alias ls='ls --color'
#确认
alias rm='rm -i'
alias cp='cp -i'
alias mv='mv -i'
你打算如何设计你的终端?
有了颜色,没有声音怎么行?alsaconf轻松搞定。
:cool:显示较好的中文(初级美化)
gdm,选择中文Gnome,进!别高兴得太早,又有问题了!
刚才用的是点阵字吧,默认的是一种16号的字体,但字库不全,所以就不得不用另外一种小号的替代字体。因而高矮大小不一。
要不还是用ttf字体吧!下载或复制一些中文的ttf字体到 /usr/X11R6/lib/X11/fonts/TTF下,有用了吗?没有用的话,就到那个路径下,mkfontdir,mkfontscale,fc-cache,现在应该差不多了。
:cool:显示更好的中文(高级美化)
这个已经讨论得很多了,而且各个发行版美化方法差不多,论坛里有好多好东东。主要是通过修改xorg.conf,fonts.conf,fonts.dir,gtkrc等文件实现。
:cool:一步到位(Lilo进图形)
既然图形界面有声有色,为什么不开机直接进入呢?
好,那就修改/etc/lilo.conf。引导“Linux”的那段就不删了,把它再复制一遍粘贴在后面,加一句append=4,label得改一下,不能重名呀,就改成“label=Gnome”吧!运行lilo,嘿嘿,没有出错提示。索性改一下gdm,第一次让它自动登录,root执行gdmsetup搞定。重启,lilo选择Gnome,哇,直接进Gnome了。
:cool:让我上网吧!(重装Mozilla)
这次进Gnome做点实事--上网吧。网卡配置好了,已经有IP了,也可以ping通了,怎么还上不了网?
其实,直接输入网站IP地址是可以连上的。显然这就不是网卡的问题了。与此同时,ftp,lftp,ncftp或gftp都可以上ftp,而lynx,links和konqueror都可以上网。因此断定是mozilla的问题,更确切地说,是安装mozilla时出了问题导致域名解析出错,具体原因待查。我的解决办法总是比较笨,removepkg mozilla,然后再转到第二张盘的slackware/xap下,installpkg mozilla-1.7-i486-1.tgz就没问题了。也就是重装一遍了。或者到 Mozilla中文化主页 下载一个中文的mozilla重装,slackware里的mozilla不带中文语言包的。不带中文也没关系,用galeon或者epiphany等基于mozilla的浏览器,支持鼠标手势,都不错。顺带提一下,基于xmms的bmp也不错,不过,插件没xmms多。
另外,Mozilla默认不能看flash,加个 flash插件 就行了。其实不加也挺好,毕竟网页上的flash大部分是广告,不看也罢。
:cool:输入中文
终于可以显示中文,上中文网站了。还想更好地显示中文,到linuxsir去搜索一下“美化”。Ctrl+Space,没有反应!
这可不是bug,原因很简单,没有中文输入法。装个fcitx吧,不错,更新挺快,支持自定义码表,我用98五笔,一样搞定。
装好了,执行fcitx,有出错信息:没有设定XMODIFIERS。fcitx.org上有特别 针对slackware 的文档,到某些地方(后文给了一处)export XMODIFIERS=@im=fcitx等解决问题。要让它自动启动的话,GNOME下在“桌面首选项”-->“高级”-->“会话”开机启动项目里添加一个fcitx即可。不过,这会导致一个bug,gnome的启动画面不能自动消失,等点一下才行,那索性在“会话”设置里不让它显示开机启动画面。
可以输入中文了,但是fcitx的标签,候选字都是框框,用五笔的朋友没问题,盲打嘛,管它是什么字。使用拼音的朋友就麻烦了!别急,有解。
如果系统区域是UTF-8或者是外国的(如es,en,de),那得更改~/.fctix/config里的“显示字体”,默认是*,而默认的又不是中文字体,所以我把它改成了simsun。如果是GBK区域,应该没问题,默认的就是中文字体嘛!
:cool:使用鼠标滚轮
现在开始搜索“美化”吧。哇,两千多条,快三千了!得翻滚多少页!滚滚滚,咦,滚轮滚不动?
这个嘛,还得改/etc/X11/xorg.conf。在mouse段的Option里,"protocol"设为“imps/2",再加两行,最后成为:
Option " rotocol" "imps/2"
Option "Buttons" "5"
Option "ZAxisMapping" "4 5"
我的滚轮方向刚好反了,所以最后一个引号中我用的是"5 4"。注销重新登录,或者root执行gdm-restart。现在,可以自由翻滚了吧?那就滚吧!
:cool:还我一个中国时间
唔,这篇“美化”的文章是八月十七的,今天几号?现在几号?点击时间小程序,显示时间了,不过有点不对劲,是哪呢?是哪捏?August!时间格式竟然是英文的!身在英语系的我,看了半天才看出来:原来,中文界面下,不应该是August,而应该是八月!不应该是Wed,而应该是星期三!
输入locale后,万木丛中一点红,其它区域设置都是zh_CN.UTF-8,只有LC_COLLATE=C!肯定是它搞的鬼,虽然LC_TIME=zh_CN.UTF-8,时区也对,但是,COLLATE导致了某些小程序在任何locale只能显示英语,确切的说,是C语言。很快找到原因,在/etc/profile.d/lang.sh的export LC_COLLATE=C这一行前面加上个井字,也就是# export LC_COLLATE=C,不要它了。再重启Gnome,终于正常了。今天是八月十八日,星期三。
:cool:异国情调下的中文输入
毕竟俺(I)是英语系的嘛,就换英文界面吧,应该能够看懂。选择英语,进入Gnome,fcitx正常自动启动,输入法标签上“五笔”两个字是暗的,正常,Ctrl+Space后应该能激活变亮。然而应该能的却没有能,在我打开英文界面的gedit后,换了Ctrl+Space后毫无反应,敲击键盘输入的是26个字母。
无意间右键,发现了天机:输入法不是XIM,而是Default。改成XIM就可以了。不过每次进英文界面后输入中文前,总得先右键再选择输入法,麻烦了点吧?那就再export一下吧。不对呀,我记得我已经export过了,多次试验查贴,哎!都是“粗心”惹的祸:我把大小写搞错了,Linux大小写这么严格,我怎么嫩地不小心?把xim写成了XIM!虽然输入法叫XIM,但那个模块却是小写的xim!(在中文界面下,原来,这句写错的话并没有起作用,不过是由于区域设置,自动把输入模块切换到xim。英文默认的可不是xim)下面公布一下俺的/etc/profile.d/gtk+.sh文件,计两行:
export XMODIFIERS=@im=fcitx
export GTK_IM_MODULE=xim
第一行的作用在前面某段已然提及。
UTF-8 or GBK/GB2312/GB..?
这是一个问题,哈姆雷特和哈里波特都没有解决。系统默认是前者。经过几番细思量,我也选择了前者。
这样一来,gedit打开utf8文件不再崩溃,windows分区下的日语德语都能正常显示,而Linux日语德语英语界面下都能很好地显示中文。有得必有失,因为国内ftp服务器基本是GBK编码,mp3标签也是,在gftp,beep-media-player等命令之前加上env LC_CTYPE=zh_CN.GBK后,mp3标签能正常显示了,gftp里面也能看到服务器上的中文了,但下载文件到本地仍然是GBK编码,虽然gftp能正常显示中文,但nautilus却不行,看来新旧交替两者并存,问题不可避免。
另外,要使用GBK也很简单,手动修改/etc/X11/gdm/locale.alias,换个别名就可以了。
nautilus实时监控
要让nautilus及时反应文件变化,如解压后不经过刷新能看到解压出来的文件夹。安装并运行fam,还是不行,看来如前辈们所说,是nautilus官方软件包的问题。这个问题有待解决,什么时候俺解决了,或是找到软件包了,再通知诸位吧!
:cool:关机
不思量了,关机了。竟然没有关机选项!幸好有Linuxsir在,快速找到答案。
添加普通用户关机权限(chmod +s /sbin/halt),apm电源管理(在/etc/rc.d/rc.modules里,添加或解注/sbin/modprobe apm),普通用户关机选项(mkdir /var/run/console; touch /var/run/console/USERNAME)。
夜已深,睡觉啰!(不再废话了) |
|